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二版(解答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第二版)
导语:解答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第二版第一部分:概率分布问题一设$p$为成功的概率,$n$为试验次数,$X$为试验成功的次数,根据二项分布,$X$服从二项分布$B(n,p)$。则期望为$E(X)=np$,方差为$Var(X)=np(1-p)$。所以,题...
解答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第二版
第一部分:概率分布
问题一
设$p$为成功的概率,$n$为试验次数,$X$为试验成功的次数,根据二项分布,$X$服从二项分布$B(n,p)$。则期望为$E(X)=np$,方差为$Var(X)=np(1-p)$。所以,题目中的两种情况期望和方差如下:情况一:$E(X)=20\imes0.02=0.4$,$Var(X)=20\imes0.02\imes(1-0.02)=0.392$。情况二:$E(X)=100\imes0.02=2$,$Var(X)=100\imes0.02\imes(1-0.02)=1.96$。问题二
根据泊松分布的定义,设$X$表示在时间$t$内事件发生次数,$E(X)=\\lambda t$,$Var(X)=\\lambda t$。所以题目中的两种情况期望和方差如下:情况一:$E(X)=10\imes0.5=5$,$Var(X)=10\imes0.5=5$。情况二:$E(X)=200\imes0.5=100$,$Var(X)=200\imes0.5=100$。第二部分:假设检验
问题三
假设有两个班级,班级一和班级二,我们想检验班级一的平均分是否显著高于班级二。设$\\mu_1$表示班级一的平均分,$\\mu_2$表示班级二的平均分,$H_0:\\mu_1-\\mu_2=0$,$H_1:\\mu_1-\\mu_2>0$。根据题意,样本量大于等于30,可以使用正态分布进行检验。1.计算班级一和班级二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。2.计算统计量$Z=\\dfrac{(\\bar{X_1}-\\bar{X_2})-(\\mu_1-\\mu_2)}{\\sqrt{\\frac{\\sigma_1^2}{n_1}+\\frac{\\sigma_2^2}{n_2}}}$,其中$\\bar{X_1}$和$\\bar{X_2}$分别为班级一和班级二样本的平均分,$\\sigma_1$和$\\sigma_2$分别为班级一和班级二样本的标准差,$n_1$和$n_2$分别为班级一和班级二样本的容量。3.根据$\\alpha$和自由度计算临界值$Z_c$。4.比较统计量$Z$和临界值$Z_c$,如果$Z>Z_c$,则拒绝原假设$H_0$,接受备择假设$H_1$,认为班级一的平均分显著高于班级二;如果$Z\\leq Z_c$,则接受原假设$H_0$,认为班级一的平均分与班级二无显著差异。问题四
假设有一个班级,我们想检验这个班级的平均分是否显著高于全校平均分。设$\\mu$表示全校平均分,$\\bar{X}$表示班级平均分,$H_0:\\mu=\\bar{X}$,$H_1:\\mu>\\bar{X}$。根据题意,样本量小于30且总体方差未知,可以使用$t$分布进行检验。1.计算班级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。2.计算统计量$t=\\dfrac{\\bar{X}-\\mu}{s/\\sqrt{n}}$,其中$s$为样本标准差,$n$为样本容量。3.根据$\\alpha$和自由度计算临界值$t_c$。4.比较统计量$t$和临界值$t_c$,如果$t>t_c$,则拒绝原假设$H_0$,接受备择假设$H_1$,认为班级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全校平均分;如果$t\\leq t_c$,则接受原假设$H_0$,认为班级的平均分与全校平均分无显著差异。第三部分:回归分析
问题五
假设有两个自变量$X_1$和$X_2$,一个因变量$Y$,我们想建立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模型。根据题意,应该先对自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,使得各个自变量指标在同一量级上,从而避免模型出现指标之间因量级不同而出现的偏向。1.对自变量$X_1$和$X_2$进行标准化处理,计算标准分数$Z_1$和$Z_2$。2.建立回归方程$Y=\\beta_0+\\beta_1Z_1+\\beta_2Z_2+e$,其中$\\beta_0$为截距,$\\beta_1$和$\\beta_2$为回归系数,$e$为误差。3.使用样本数据估计回归系数$\\beta_0,\\beta_1,\\beta_2$和误差$e$,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求解。4.检验方程的显著性和拟合优度,可以使用$F$检验和$R^2$检验。问题六
假设有两个自变量$X_1$和$X_2$,一个因变量$Y$,我们想进行回归分析。根据题意,应该先进行特征筛选,筛选出对应变量与因变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的自变量。1.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或者斯皮尔曼相关系数计算自变量$X_1$和$X_2$与因变量$Y$之间的相关性。2.根据相关系数的大小和显著性,选出与因变量$Y$相关性较强的自变量,这些变量可以作为回归模型的自变量。3.对选出的自变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,包括某个自变量是否对另一个自变量产生多重共线性等。4.建立回归模型,并对模型进行检验。
免责申明: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,请联系我们处理,谢谢合作!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