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进酒翻译加原文(将进酒翻译及原文解析)
将进酒翻译及原文解析
第一段:赋物赋情 写尽离忧
《将进酒》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,诗中写道: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百病,燕赵之故梦几多。汉将旦马带金鞍,严君破胡走军阵。回看血泪相和流,黄埃散漫风萧索。”
李白首先写到大自然的飞流直下三千尺,宏伟壮观的景象,引出了他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。高堂明镜指的是古代御史台的审判庭,它与繁华热闹的市井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燕赵是古代大国的名称,它们的兴亡引得李白直叹人事如梦。汉将旦指的是张骞,他奉使西域,过凉州时被羌族所囚,历经艰辛悬疑,终于身经百战回朝。这些历史画面生动真实,凸显出李白豪放不羁、风情万种的人格魅力。
第二段:年少豪情 贪杯痴醉
“胡风”一词源于北方民族,唐代以后,这个词归指匈奴。《将进酒》第二段写到“勇气可嘉,未醉先归”,指的是他们的饮酒能力,也暗示着李白豪迈不羁、厚颜无耻的豪放人格。他为自己和朋友举杯畅饮,离愁于心,豪情万丈,直至痴醉。
在《将进酒》的第三节,李白更是豪情满怀,在壮志凌云的气势中,写下了“山河破碎风飘絮,身世浮沉雨打萍”的诗句,借山河破碎之痛来表现衰落民族之必然,而以饮酒填补精神之空虚,放歌万方,拉近人与自然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。这种豪情与个性正是唐代诗歌的典型表现。
第三段:文学价值 国粹推广
《将进酒》不仅反映了李白崇高抱负和衰落民族的心理感受,也表达着又一次团结民族、兴旺文化的构想。李白文学创作的激情和个性,使他的诗歌流传下来,受到了后人的喜爱,并对后代人的性格、思想、美学审美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《将进酒》被誉为“雄文盛唐,壮士佳品”,语言典雅,气氛热烈,反映了唐代开放豪放的风貌,展现出李白豪放不羁的诗歌风格,是古人文化的集大成者,也是现代人不断向前追求进步的精神力量所在。作为国粹之一,它的推广不仅会增加民众的文化素养,更有义务让后代人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,以弘扬中华文明。
原文: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
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百病,燕赵之故梦几多。
汉将旦马带金鞍,霜重铁冠夜不脱。
单于妇好雕戈,月照弯弓看吴娃。
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
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
细看来,《将进酒》并非一首诗酒讴歌,首节唐诗《将进酒》借黄河壮阔东流之象,抒发李白内心的离愁别绪,而二、三两节——《将进酒》众所周知之诗酒颂——则变本加厉地贪杯,藉以淋漓地抒发年少豪情。它们是三个截然不同的生命体,但象李白那般豪情万丈的人,正是把它们硬要套在一起却又十分恰当地弥合了这三种情感的矛盾。
翻译:
黄河的水从天上来,奔流到海里却再也回不来了。
你不见得了那审判庭里的明镜,悲叹百般病患,看到的却是昔日燕赵国的沉沦和逝去。
楚汉之间,汉将旦骑着金马挺身而出,铁甲重如山,凛冬之时不脱,胜利在望的战场上,寒风瑟瑟,月色如银,刚强的单于妇,手执雕镌精美的战斧,引领她的将士英勇冲锋。
白头到底会有多长?伴随哀愁度日,长成那样的模样。
不知道昏暗的审讯大厅深处,究竟有哪个地方可以找到秋天的霜气。